69书吧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标铜》

69书吧(69kshu.cc)

首页 >> 标铜 () >> 第二十一章 国政两权方生变 5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cc/110416/

第二十一章 国政两权方生变 5(2/2)

p>

王星平已经想好,如今手中的本钱若是回到贵阳开设一处铁厂倒是应该够了,以他的见识倒也应该不会亏本。

王尊德现下正在广西出按,王星平也有心请他帮忙,那里离着广东不远,此时广东的佛山镇是与北直隶遵化镇齐名的大明两大冶铁中心,佛山镇一天的产铁就达六七千斤,这是穿越前就反复被当时的执委会提起的数字。而佛山和遵化所以能够成为两大冶铁中心,正是因为一南一北对于铁器外销的大量需求。

北边的蒙古,自太祖立国以来便对边贸严控,失去了山西和辽东的铁矿来源,蒙古的冶铁业迅速倒退,到了如今的光景,听说有些偏远的部落已经不得不靠骨簇来制作箭头了。而每年北方沿边各处的互市中蒙古人需求最多的就是内地的铁制农具和铁锅,盖因这些东西不光民用,也有被拿去重新打制成兵器的。

而无独有偶,同样的铁锅在佛山镇也是一桩有着大好销路的产品,此时不仅贩运于荆楚和闽浙,还远销外洋,南洋诸国也一样视其为紧俏的商品,世间更有‘铁莫良于广铁’之语,就连欧洲人一样对中国铁器称道。

因着冶铁一项,佛山镇不仅出铁匠,各种手工业也异常发达,而澳门那里的兵工厂,工匠干脆不少就是来自广东的招募,葡萄牙人更多只是参与火枪和大炮的设计而已。只要肯出工价和安家银子,相信那里的工匠是愿意来贵州做事的,如果能够再招募几个懂技术的外夷那就更好了,至少王星平对耶稣会在远东的传教热情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纵使他本人感兴趣的只是他们的技术。相信以那位族伯的官威,帮侄儿找些合用的工人都不用他亲自出面过问便能办成。

也只有在这种时候,王星平才会感受到穿越以来的失落感,一个人的知识再多能力再强,对于身处的这个时代而言都显得实在是过于渺小了,如今不知其他人身在何处情形如何,只能想着依靠传教士带来的技术和工匠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毕竟就专业而言,自己既不出色,脑中的记忆也实在是越来越模糊了,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最好,就像这一回来重庆一路上自己都没动过手,亲冒矢石的事情有过一次就足够了。

交谈中王星平已从汪革这里知道了綦江私冶的情形,那里是陆路回黔的必经之路,现在看来不仅出铁颇多且还多是私炉。

再远一些,川南的马喇司【注:攀枝花附近】和云南昆明府附近都有大量铁矿石出产,川南那里隔着乌蒙山转运不易,但昆明附近的铁料过来却不难,贵阳城中本就不缺云南的铁料。至于兴国冶虽在湖广,但一路上来长江都是逆流,故而暂时不作多想。

王星平也仔细计算过,当真想要在贵阳城建立一座铁厂,单以民间的需求便可足够,而最重要的是他还想要自己造枪造炮。这个想法若是放在广东或是江南无疑是痴人说梦,朝廷先就不会准许,但贵州算是边地,地方上又有这样的需求,以王家在卫中军中的人脉他倒是对贵阳府能够默许有着不少信心。而且如今新来的黔抚有心振作,官军在地方上也是连着打了好几个胜仗,若是于铸造兵器上有所助益,相信张抚军也会看重。

况就算官府真的禁他仿制新式枪炮,单是民用的铁器制造也是绝无禁绝之理。

不过王星平所为也还是有些私心,这一回虽说仇人尽皆伏法,相信几个首恶也少不了秋后的一刀,但永宁司的人马终究是个心病,虽然将事情已经告诉了陈黉生,许成名也未对岳父隐瞒,但事涉土官难免麻烦,今后在西南行商,还是要多些自己人马才能依仗。

再回头说这铁冶,云南那边不说,从綦江到遵义这一线直到进入贵州的物流通路都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陈黉生那里他已经修书一封,这次回程再说上一说,这个面子想必陈观察绝对会卖。而至于皇帝派去各地监矿税的太监则与他无关,成本最后都会摊到铁料里,只要做出的东西够好则不虞生意做不起来。

心头想着建铁冶的事情,不觉船已靠了岸,看着汪革当先而下的身影王星平便想,若是此人当真可靠,回去路上让他招募些堪用的炉丁倒也不错,只要都是如他这样的老实汉子就好,说不定将来这些人就能派上更大的用场。


状态提示: 第二十一章 国政两权方生变 5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