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乱明》

69书吧(69kshu.cc)

首页 >> 乱明 () >> 第二百零七章 教育为本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cc/14142/

第二百零七章 教育为本(2/2)

>

“如此甚好!”黄宗羲点头道,“在下估计,学生学了地理、格物,对四书五经难有丝毫兴趣!”

林纯鸿窃笑不已,这黄宗羲可算一言中的,让开了眼界的学生再去穷一生之力学习四书五经,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受。林纯鸿有这份信心,毕业的学生有良好的待遇,又找到了兴趣所在,必然将四书五经扔到垃圾堆里去,长此以往,大明的整个风气将被改变,所有士子将认识到,除了科举,其他的出路非常广阔。

※※※※

黄宗羲的感知非常敏锐,他已经模模糊糊认识到,林纯鸿普及教育一策,恐怕会比土地赎买更为影响深远,说不定,若干年后,会让大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到荆州后,黄宗羲茶饭不思,整日恍恍惚惚,总觉得摸到了点东西,却怎么也想不明白。

在邦泰境内游历半月,黄宗羲看到了诸多新奇之物,切身体会到邦泰的强大实力,并从普通小民上感受到大明上下所没有的活力。这里秩序井然,这里规则完善合理,这里堪称大明管理最为严格的地方。

同时,黄宗羲察觉到,在邦泰境内,乡村延续千年的宗族势力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士绅统治体系日趋瓦解。邦泰借助乡村货栈和弓兵体系,对乡村实施有效的管理,这堪称史上第一次。

黄宗羲相信,凭借邦泰完善的管理体系,其后备力量几乎无穷。一旦邦泰与朝廷发生冲突,即使朝廷调集天下兵马攻打邦泰,邦泰也并非无还手之力。

更为致命的是,邦泰将境内的大部土地直接控制在手中,对境内的控制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黄宗羲对邦泰的政策了如指掌,他给林纯鸿算了一笔账:目前林纯鸿租给佃户的土地高达九百万亩,一亩地按时价六成的价格收购一石粮食,邦泰将为佃户支付五百多万两银子,从而得到九百多万石粮食。

九百多万石粮食是什么概念?可供三四百万人吃一年!

邦泰境内远远消耗不了这么多粮食,林纯鸿手握这么多粮食,无论是投机倒把,还是利用粮食控制其他势力,可谓易如反掌!

黄宗羲对粮食收购政策拍案叫绝,荆州地区一亩地粮食产量在两石半左右,佃户租种林纯鸿的土地,相当于租税为二成五,这个政策极大地提升了佃户的积极性,毕竟,租税不是简单的按成计算,每年缴多少是一定的,农夫生产的粮食越多,得利也越多!

事实也确实如此,黄宗羲就发现农夫们披星戴月,勤于耕作。而且《植稻小识》一出版,就被抢购一空,进入千家万户,明年,必然变成更多的粮食摆放在仓库内。

而且收购粮食乃硬性规定,如果今年不能卖够粮食数量,土地将被收回!从这点出发,也算强制性规定农夫必须种粮。

“一条政策,居然考虑到方方面面,委实可惧!太湖熟天下足该改为湖广熟天下足喽!”黄宗羲说不清是高兴还失落,叹道。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黄宗羲从邦泰的普及教育一策,想到了太多的东西。

最终,他给好友长兴县知县吴钟峦写了封信,阐述他的所想所思。

“……大明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朝堂之臣目不及远,诚为可笑也……朝廷视荆州军为腹心之患,江南豪商视邦泰工坊为竞争对手,天下士绅视土地赎买为洪水猛兽,皆未看到实质,在下看来,普及教育才是真正的洪水猛兽,若干年后,必将动摇大明国本……”

“普及教育堪称邦泰第一策,吾不知,林纯鸿推行此策,是无意之举,还是成心为之,若成心为之,其谋划之深远,甚为可惧!复社诸君,当退避三舍,与其谋共同之利……”

“窃以为,复社执念于科举,落了下乘,当学林纯鸿,以普及教育为根本。林纯鸿以书堂为先导,以实学为根本,隐隐有开派立宗之势,吾辈再不奋起,定将湮灭不知所踪……”


状态提示: 第二百零七章 教育为本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