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白话第一编年史》

69书吧(69kshu.cc)

首页 >> 白话第一编年史 () >> 卷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5)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cc/175981/

卷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5)(2/2)

常侍黄门。

就如一门之内,一家之事,安则共享福庆,危则同受祸败。刺史二千石,外统职事,内受法则。

表面不平者影子一定不正,水源清者流水必定洁净。就如同摇晃树干百枝皆动。

因此来说,本朝号令,岂可使之蹉跌?天下之纪纲,就是当今的急务。

人君之有政体,就如同水之有堤防,堤防完全,虽遭雨水淋潦,不能为变。

政教一立,即使遭遇凶年,也不足为忧。假如令堤防穿漏,虽万夫同力,也不能挽救。

政教一坏,贤智云散,不能复还。今堤防虽坚,渐有孔穴。比如一人之身,本朝是心腹,州郡就是四肢。

心腹痛,则四肢不举。因此臣所忧虑的,在于心腹之疾,并不是四肢之患。

假如能够坚堤防,务政教,先安心腹,整理本朝,虽有寇贼水患之变,也不足介意。

诚令堤防坏漏,心腹有疾,虽无水旱之灾,天下也是令人忧虑啊。又应该罢退宦者,去其权重,裁置常侍二人,方直有德者省事左右,小黄门五人,才智娴雅者给事殿中。

如此以来,议论就会平息,升平就可指日而待。扶风功曹马融对策说:如今科条品制,四时禁令,所以承天顺民者,已经具备了,无可加了。

然而天犹有不平之效,百姓犹有咨磋之怨的原因,是因为百姓屡闻恩泽之声,而未见惠和之实的缘故。

古代能够足民者,并不是能够使人家赡而人足之,而是量其财用,制定制度。

故嫁娶之礼俭,婚礼就会如常举行。丧祭之礼有所约制,则丧者可以瞑目了。

不夺其时,则农夫可以有利。有妻子累其心,产业重其志,则为非之心就不会有了。

太史令南阳张衡对策说:自初举孝廉,至今已经二百年了。都是先观孝行,行有余力,始学文法。

辛卯诏书,以能章句奏案为限,虽有至孝,犹不应科。这是弃本而取末,曾子长于孝,然而实在鲁钝。

文学不如游夏,政事不如冉季,今欲使一人兼有之,即令表面看来还可以,内里一定有缺陷。

如此就违背了选举孝廉的初衷了。况且郡国守相,剖符宁境,为国大臣。

一旦免黜十余人,吏民疲于送迎之役,新旧交际,公私放滥。或临政为百姓所便,而因为小过免官,这是夺民父母使他们磋叹号哭。

易不远复,论不惮改朋友交接,且不宿过何况帝王承天理物,以天下为公呢。

中间以来,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戒已经很明显了,可为寒心。

贤明的人应当消祸于未萌。今既知道了,就应当修政恐惧,或许可以转祸为福。

皇上览众对,以李固为第一,即时出阿母还舍,诸常侍悉叩头谢罪。朝廷肃然。

以李固为议郎。而阿母宦者皆疾恨之。诈为飞章以陷其罪。事从宫中出,大司农南郡黄尚等向梁商讲情,仆射黄琼复救明其事,过了很久才得以释放,出为洛令。

固弃官归汉中。马融博通经籍,美文辞。对奏,亦拜议郎。张衡善属文,通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善机巧,尤其致力于天文阴阳历数,做浑天仪,著有《灵宪》一书。

性情恬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迁。


状态提示: 卷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5)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