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鉴宝灵眼》

69书吧(69kshu.cc)

首页 >> 鉴宝灵眼 () >> 第124章 汝窑瓷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cc/37643/

第124章 汝窑瓷(2/3)

士,都会来他这里开具一些大额□□,证明自己手的东西是买的,而且价格非常昂贵,不是什么地摊货。

而实际上,自己卖的东西到底值个什么价,连老板这个上货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行啊,随便挑吧。”这事儿连老板见的多了,自然是见怪不怪,之后也不在一边招呼,而是低下头,开始看自己手里的一本小说。

刚才两人进来的时候自己刚刚看到最紧张的部分,要是不看完,心里会特难受。

徐迩自然是不能让连老板看出来,自己是专门奔着某样东西来的,于是象征性的在店里转了一圈,然后站在铺子中间,眼睛仔细的看了一遍铺子里的东西。

除了自己最开始看到的那件东西之外,还有三个带着白色的巴掌大的光晕,还有一个带着淡粉色一米半径的漂亮光晕。

徐迩不动声色的将五样东西全都挑了出来,然后一个个的放到柜台上。

“连老板,这几件东西,我想一共开五十万的□□。”

苟言喻一直没有说话,看着徐迩和那个看起来很古朴的老板胡说八道,等到徐迩说完这句话,眼睛突然眯了起来。

这家店竟然可以开假□□?看来这家老板后台很硬啊。

连老板抬起头,看了一眼柜台上的东西,“有点多啊,我这可都是真东西,五十万最多能买这里东西的三分之一。”

徐迩眨眨眼睛,想了想,“连老板,我也是听说过您的,您这里确实都是卖的‘真东西’,而且还是东台路的上税大户。可是连老板,我挑的这几件,都是民国的东西,最多那个女式手钏是清中期的,五十万,不少了。”

徐迩指了指那件泛着粉色光晕的手钏,好似那件东西是这里唯一值钱的物件。

连老板也知道,自己这里的名声,在东台路实在是不太好,尤其是真正在这个圈子里混的,几乎就没有人来自己的店里。

这徐迩怎么说都算是在东台路有些名气的藏家,今儿他在这里买了东西,自己出去一宣传,绝对有面子。

“那成吧,我给你开□□,个人还是公司?”

“个人就成。”

徐迩将自己包里的五万块钱递了上去,然后就收到了对方开具的五十万的□□。

之后,连老板还很贴心的将东西,全都给徐迩打了包,放到了一个个非常精美的小盒子面。

出了店门,徐迩将□□交给了苟言喻,让她拿回去入账,然后拿着东西,就往东台路的里面跑。

趁着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说不定可以和张老好好交流一下。

虽然东西买到手了,但是因为从来没见过实物,徐迩怕认错了,因此想要找张老帮着看看,到底自己的判断对不对。

徐迩来的正好,张老正要回家呢,再晚来一点,都不能看到人。

张老看到徐迩手里的一堆盒子,挑了挑眉毛,诧异地问道:“你去了莲都堂?”

没办法,盒子上印着三个古朴的大字‘莲都堂’,张老想忽略都难。

“嗯,我发现了,那里其实还是有好东西的,就是藏得深了点。”

说着,徐迩就将盒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拿了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张老还很淡定的一边看徐迩拿出来的东西,一边和徐迩聊天。

“就这些东西?虽然都是真的,不过你就是上外面的摊子上,也能买到。”

张老看了看徐迩的东西,很不满意,大约是被之前徐迩的精准眼力养叼了胃口,现在看到这些‘地摊货’有点生气,生怕徐迩站得高,掉的疼。

“不是啊,我就是看这几样东西还算不错,所以就一起买了,主要还是这一件。”说着,徐迩将剩下的最后一样东西,也就是他最开始注意的那件东西,非常郑重的放到了张老面前。

徐迩动作成功的引起了张老的好奇心,“我倒是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啊。”

张老激动的看着盒子里的东西,声音都有点变了。

这可真的很少见,哪怕是第一次看到徐迩的子冈玉的时候,都没有真么失态,徐迩知道,自己猜对了,确实是那件东西。

“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鱼子纹。”张老激动的将盒子里的瓷器拿了出来,同时在嘴里喃喃自语。

徐迩也很喜欢这件东西,别说是它本身,就连它身上已经宝光现行的,正在缓缓转动的天青色葵花,也诠释着一种静态的,带有禅意的美感。

张老刚才说的那几句话,都是形容汝窑瓷器的。

它是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窑之一。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以汝白釉施注的瓷器为主要特征,故名为汝窑。

“汝窑为魁”这句话是南宋人叶寘说的,南宋人对北宋充满了怀念和敬意。一个饱读诗书的民族被一个骑马的“粗人”赶得渡江而另建家园,家当丢得差不多了,所以另一个南宋人周煇也对汝窑发出了“近尤难得”的感喟。汝窑高就高在瓷器烧造时包含了哲学思考,北宋的皇帝及师傅们在文化需求上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已发现瓷器可以更多地肩负使用之外的文化责任。谁知汝窑烧造成功后好景不长,徽钦二宗还没欣赏完就丢失了江山,后来还丢了性命,南宋人把对祖宗的怀念寄托在为魁的汝窑瓷器之上,实属正常。一千年来,汝窑的经历已成为故事传奇。

汝窑之所以珍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其在北宋是仅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前后只烧造了20年左


状态提示: 第124章 汝窑瓷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