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宋扬天下》

69书吧(69kshu.cc)

首页 >> 宋扬天下 () >> 第二十三章 :大局谋划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cc/39781/

第二十三章 :大局谋划(2/2)

际,天下大乱,匈奴的冒顿单于乘机重踞河套之地,如此一来,最好的产马之地,又不在汉朝手里了。这里是漠南草原,包括现在的燕云十六州之地,都是在匈奴人手里。”

拿历史为证,证明没有赵顼所说的地方也能大量养马。文彦博这是怕赵顼没有耐心,等不到养出战马骑兵就要对契丹西夏用兵。

文彦博的手指在地图上不断移动,细细为赵顼解说:“汉唐初立,大战之后,地广人少。百姓多有土地,唐朝军府制度就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为此,大军征战,士兵多能自备战马。直到开元之后,土地兼并加剧,军府败坏。土地兼并是大势,非人力可逆转。唯有增加田亩产量一途。开元之时,上等田每亩产粮两石,百姓每户田产多在百亩以上。而现在,每亩产粮四石,百姓每户田产多在二十亩。除了开荒,增加田产之外,微臣希望能在增加亩产之上下功夫。田少多产,亦能多养战马。”

“真宗皇帝时,引入占城稻,现在已培育了六个品种,亩产皆在六石以上。北方多是旱田,占城稻应该多推广旱稻。南方水网密布,应该多推广水稻。湖广岭南之地,水稻多一年三熟。微臣估计,若能开发湖广,大宋产粮将增加十倍以上,大宋再无饥荒之忧。有粮在手,国事方能无忧,工商兴盛,根基还是在粮产。”见赵顼不停地点头,文彦博把要说的几乎全部倒了出来。

“流求,并非大宋之土。微臣不是很了解。然而隔着大海,产粮再多,也不易运粮。广南路多有甘蔗种植,或可在流求推广种植。”文彦博见赵顼盯着地图上的流求,若有所思的样子,便补充说道。

“文相之能,在于统筹大局。这点,非王安石、司马光可比。”赵顼再次拱手见礼。

“圣上谬赞了。”文彦博拱手还礼,接着说道:“圣上,交子是纸张制造而成,不如金银铜钱实用。百姓恐难于接受,朝廷大量存粮可以为交子担保。但若遇饥荒,物价飞涨,朝廷开仓放粮,交子策恐怕要崩溃了。微臣以为还得多储备金银才是。大宋金矿、银矿太少,即便是铁矿也较少,品质不高,难于开采。”

见赵顼能听得进他的谏言,文彦博又把不敢说的拿出来说了。

“大宋金银矿多在河北,铜铁矿多在江南。矿冶多用木炭,江南水乡之地,多丘陵,又人口稀少。树木砍伐之后,对土地影响不大。而北方,树木一旦被砍伐了,很难再生,黄河泛滥根源在此,长安洛阳不能为都,根源也在此。微臣建议黄河归入北流后,在黄河两岸,退耕还林,建立一条植被带,植树固土。在山西河东路多有石炭(煤炭),可以大量开采,矿冶转而多用石炭。”文彦博一步步地分析道。

“文相,这是要出隆中对吗?哈哈哈,好好好。”赵顼听到文彦博的全盘谋划,不由得大喜过望。

文彦博听到赵顼把他比作诸葛亮,心中大喜,接着说道:“刘备不过一军阀耳,岂能与圣上相比。在河东路开采石炭,至少要矿工百万以上,若北方百姓不愿迁徙到湖广,微臣觉得也没有必要用强,大量开矿,正好能容纳一部分客户转农为工。开矿,用石炭大炼钢铁,农具也能降价不少,有利于圣上的开发方略。”

“待湖广开发之后,可屯兵于成都与矩州(贵阳),谋攻大理。大理铁矿、金银矿众多,而且品质非常高,朝廷的各军将领的佩刀多出自于大理。海中小国日本,也和大理一般,但海路漫漫,对日本用兵是不可能的。而大理不过小国,且多是山区,不能如西夏、契丹一般举国皆兵,聚集大量兵马。大理国总兵力在二十万,但因为是山区,调动不易。谋攻大理,只要出精兵三万,迅速攻占大理国都,大理可灭。”

文彦博知道赵顼是个崇尚武功的皇帝,不让赵顼兴兵是不可能的,但西夏、北辽啃不动,大理却不一定啃不动。文彦博这么说就是要将赵顼兴兵的视线南移。

“好,好。比隆中对要好。哈哈哈。”赵顼拉起文彦博的手大笑道。

关注官方微信(wap_),《宋扬天下》也可以在微信上看拉!


状态提示: 第二十三章 :大局谋划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