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异时空-中华再起》

69书吧(69kshu.cc)

首页 >> 异时空-中华再起 () >> 第二十六章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cc/51860/

第二十六章(2/14)

为什么过来吗?”

张海强没等彭大海擅自揣测,帮他解开了答案。“司令员从福州那边发来电报,九月十日上海的清军在英法联军配合下对忠王率领的太平军进行了猛烈的反扑。太平军遭受重创。忠王现在身受重伤,是死是活还不知道。”

“啊?几十万太平军呢!怎么会让忠王受了重伤?!”彭大海惊讶地叫了起来。

张海强无奈地摇了摇头,他以前是见过忠王李秀成的,忠王的招牌在太平军中还是很响亮,尤其对下面人来说更加如此。虽然现在离开太平军跟着杨沪生干了,对太平军所作所为很反感,可张海强还是对忠王的负伤感到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若不是太平军太腐败了,怎么可能打不过敌人?心里总想着后面的房子、银子、女子,这仗要能打好才有鬼了!只是可惜忠王可是难得的军事天才,这样子战败不值得啊!”

张海强整理一下头绪,从伤感中解脱出来,问道:“鉴于上海方面太平军受到重挫,首长认为我们这里需要加快进度,尽快地将湖口要塞建设好。至于长沙战役首长也下了死命令,命他们必须尽快结束战斗,消灭长沙城内清军,至于曾国藩,不用再顾虑一定要俘虏了,现在需要的是时间!要抓紧时间结束战斗早日撤下来休整。你的湖口要塞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工?”

“湖口方面已经完工,官洲上战壕都挖好了,阵地前也布上了地雷。另外封锁湖口的水雷要等黄司令舰队进入鄱阳湖后才能布雷,这就要看他们什么时候过来了。还有,在石钟山外江面上的三座浮动炮台十天前已经造好了,本来我还以为这铁疙瘩一下水不就沉下去了?谁曾想这几十万斤的重家伙稳稳的浮在江面上!呵呵,还真是大开眼界了。等下我们到湖口那边看看吧。现在就是梅家洲这边地雷、铁丝网、木马、战壕都只是粗具规模,全部建好还需要四十天才行。”

张海强大摇其头,“四十天?不行!那些侵略者随时都可能出现在这里,最多给你三十天时间,一个月后湖口要塞一定要建设好!到时候前线部队过来,你这里要是没有搞好,让他们露天抵挡敌人吗?”

彭大海搓着手为难地说道:“时间太紧了,竹子、水泥、铁丝网、地雷这些东西现在都不是很齐全,能不能再宽延两天?”

“彭司令,不是我们不给你时间,要不是上海战况突然转变,我们怎么可能这么急?老实说对太平军在清军跟英法联军攻击下能坚持多少时间,参谋部一点把握也没有。尤其人家军舰厉害,英国海军真要不理会太平军骚扰,沿着长江过来,不要说一个月,恐怕五天内就可以出现了!幸好他们现在上海的军舰还不多,不然我们现在就不是攻打长沙,而是全力准备迎击敌人了。”张海强见彭大海想要讨价还价一口拒绝了他。

邱海波插嘴道:“彭司令需要的东西我们后勤部会尽一切力量,抓紧运送过来。你要多少我运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就运到。”

彭大海见时间无法延长了,勉强说道:“那我们争取吧,争取在三十天内完成要塞建造。”

“不用愁眉苦脸嘛!”张海强站起来在房间内走了两步,转头对彭大海道:“为了加快速度,我这次从赣州、宁都、南安招募了五万民工,他们现在正朝这边赶过来,五天后就可以到九江。另外邱部长已经说了,需要的东西,后勤部会全力支援,决不会给你们拖后腿,这样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彭司令知道温州我军在九月十四日打了胜仗吗?”

“知道,电报不是说了吗?陆战旅、荣一师再加上一个补充旅,将近万人部队三天消灭敌人一千人,就这个战果还用得着大肆宣扬啊?陆战旅跟荣一师是不是几个月没打仗手生了?”彭大海不以为然地说着。

“才一千人?”张海强啧啧做声,瞪着彭大海道:“彭司令你也太低估敌人了!这可不是清军,而是一千多的英法联军让浙江部队给全歼了!你伸出手指头数数看自鸦片战争后我们中国跟外国军队作战打了几场胜仗?又有几次歼灭敌人过千的了?”

见彭大海红着脸低下头,张海强不再责怪他了。“浙江的部队打了胜仗,自然是可喜可贺的,你这里要是速度慢了,就不怕被人家臊你啊?现在这个捷报已经传遍根据地,我离开赣州时候,长沙前线指挥部发来电报,说是要在短时间内用长沙城作为庆祝第一个反抗侵略战争胜仗的礼物。你这里也用不着打仗,加快速度总是可以的吧?前线部队管打仗,能打胜仗就说明他得力,至于这个湖口要塞就是你的战役,彭司令,难道你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吗?”

杨沪生让彭大海指挥机动旅跟地方上的补充旅已经让他感到很难堪了,憋着气想要回主力部队去,给张海强这么一激,彭大海猛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是!用提前完成湖口要塞工程,作为我们献给浙江我军的贺礼!别人是英雄,咱老彭也不是孬种!”

张海强满意地笑道:“很好,就要有这么一股子气在!走吧,我们到湖口去看看。”

沿着迂回曲折,穿行在茂盛竹林中的石阶小道,一行人登上了无数文人墨客来过的石钟山。

石钟山因苏轼的《石钟山记》而闻名,可它真正重要的还是他在军事上面的价值。“扼江湖之险,当吴越之中”、“上通楚北,下达皖南,为九省之通衢,实三江之门户”


状态提示: 第二十六章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