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南洋霸主》

69书吧(69kshu.cc)

首页 >> 南洋霸主 () >> 第二十六章 陆军装备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cc/68985/

第二十六章 陆军装备(2/3)

不足为奇。

机枪则选着德国著名的-42通用机枪,这机枪的性|能绝对是杠杠的,在二战中杀人无数,关键是这机枪的子弹跟98k自动步枪的子弹是通用的,这就可以减少后勤部队的运输压力。

后世的历史学家分析,十一国联军侵华时,历史学家说大清的武器性|能甚至超过联军的平均水平,只是因为各部队的枪支弹药口径不统一的问题导致后勤相当混乱,甚至一个镇的兵力里面会有几种口径的枪支。所以,孙浩不想让自己的部队出现这样的情况,尽量统一口径。

42为纳粹德国于1942年研发并且就役,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92毫米子弹的武器作为开发依据,并且准备取代34通用机枪,不过最后是两款机枪一起沿用到战争结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射速极快,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

34/41机枪。1943年的突尼斯会战德军首次装备该枪,命名为42通用机枪,格鲁诺博士的主要贡献是大量采用冲铆件,大大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二战结束时,该枪已生产120多万挺。50年代,联邦德国将该机枪改进成使用北约7.62x51毫米枪弹,并重新命名为1式。该型号与原型不同之处只是枪机结构和供弹机构做了些改变。

不过42刚刚诞生并装备部队的时候,在西方潜伏于欧洲的谍报人员看来,这实为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当时雪片般的报告飞向华盛顿和伦敦,内容都是同样的:德国已经不行了,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

不过,当美英枪械制造专家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却是大吃一惊。他们清楚地知道,采用冲压技术的德军在机枪这个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们。在后来的实战中,也很好的证明了这点。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底低矮的灌木丛林;是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瓦砾堆,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也是盟军士兵的恶梦。美国兵称42为“希特勒的电锯”,也有人恶毒粗鄙地形容42是“希特勒的拉链”。

连德国兵也称它为“希特勒的锯子”或“骨锯”。苏联兵比较朴实,算是文雅地称42材料的制造产地“史潘朵”为名称之。

42这款由德国制造的、被誉为二战时期最好的机枪,那些到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美国大兵却被它搞得意志消沉、无心恋战、士气低下,视其为“步兵的噩梦”。它就是被轻武器评论家用三个最高级的形容词词组:“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但却是最出色的武器”。

盟军士兵对于42机枪射速每分钟最低1200发,最高1500发,而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后,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42射击声不是如同捷克式或者勃朗宁机枪的“哒哒哒”声,而是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声音有点像美军的m134重机枪),也有盟军士兵形容象撕开大片亚麻布的声音,新兵对此还没有什么。

盟军的老兵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这种恶魔般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声音就是死神的声音,因为42的高射速,射手每次扣动一下扳机的短点射,就可以射出12到15发子弹,如果一个不幸的士兵被42射击,那么他一瞬间就会中弹数发,活命的可能微乎其微,实战中,42因为其高射速,不但对付小股目标游刃有余,对付集团目标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口径——7.92毫米,初速——755米/秒,理论射速——1200-1500发/分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中间零件(滚柱)式

发射方式——连发,供弹方式——50发或300发弹链,容弹量——500发

全枪长——1219毫米,枪管长——533毫米,膛线——4条,右旋。

全枪质量(含两脚架)——11.05千克,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

配用弹种——毛瑟98式7.92x57毫米枪弹,有效射程—— 米--1000米。

表尺可达到2000米,最大射程可达5000米。

42是二战中公认的最优秀的机枪,它为德军步兵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火力。战争结束后,原联邦德国继续装备这款机枪,并将型号改为3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21世纪初列装3的国家已有十几个。

孙浩知道但42射速太快,对枪管损坏太大,射速越高就意味着枪身抖动越大,枪口焰越明显,对机枪手来说这是噩耗。另外高射速就意味着高消耗。42的弹鼓一下就早|泄了,没有活力持续性,放在二战自动火力射程近的情况下问题不大。

换现在,早|泄就意味着早死。而且民众看到那些身上缠上一大堆弹链向敌人进攻的,那绝对是拍戏,根本就不适合战斗。现在都使用弹鼓。如果有人绑着一大堆弹链就离远点,一发子弹打身上几百发子弹走火乱射。

孙浩知道,高射速也不一定就是是优势,必须把2的射|速给降下来。

高射速的枪支难于控制,弹药消耗大,枪管磨损也快,反而影响了火力持续性。所以,孙浩必须改进才行。

重机枪则选择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这机枪一支沿用到后世21世纪,足见这款机枪的优越性。

弹药有高火力、弹道平稳、极远射程的优点,每分钟450至550发(二战时空用版本为每分钟600至1200发)的射速及后坐作用系统令其在全自动发射时十分稳定,命中率较高,由


状态提示: 第二十六章 陆军装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