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刺客不是凶手》

69书吧(69kshu.cc)

首页 >> 刺客不是凶手 () >> 第五章 :正义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cc/69047/

第五章 :正义(2/2)

记住的景象,被施暴地的环境,以及犯案人的体貌特征等等。不过,由于孩子心理受创严重,只能描绘出几个片段性的画面,而对犯案人的样貌,却是全然记不得了。

于是,案件再一次进入了要杜虹“等消息……”的阶段。而这一等,就是三个月杳无音讯。

三个月后,面对警察局一次次的“等消息”,杜虹再也坐不住了。她辞掉工作,开始凭借晓宇描述的那几个场景,开始满市寻找那个对晓宇施暴的恶魔。结果是,两个月后,杜虹真的在偶然之间,找到了晓宇被施暴的地点——一处老旧小区的独居单元房。并确定了那间房子的主人,就是对晓宇施暴的人。

这人叫金锋,三十岁,独居,无业,为人沉默寡言,少和人有接触。五年前因猥亵儿童,被判了三年,出狱后一直没有什么过格的举动,基本上是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概括来说,他就是个沉默的恋童癖。

杜虹的发现,让她有点欣喜若狂,第一时间就打电话报警了,可是负责晓宇性侵案的警官给的答复依然是——

“等消息”。

按照他的说法是,晓宇所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目前证据尚不充分,他们不能冒然抓人。但很快就会做出周详的计划,杜虹要多忍耐,等消息。

想想,很合理的解释,却不合情。想想,一个弱女子凭借自己的力量都能找到在几个月内找到线索,对于相对专业的警察来说,怎么就仍旧是“信息有限”、“不周详”了呢?想想如果有犯案嫌疑人出现的时候,难道警察不应该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的么?即便目标错了,是不是也应该有所举动呢?

我并不是说中国警察都是酒囊饭袋,相反我特别愿意相信中国警察都是好样的,至少我们在各类新闻报道中看到的那些警察,都在极尽自己所能破获各种重大案件。我只能比较悲观的认为,杜虹遇人不淑,最初晓宇失踪,她去报警时接收的年轻警官不淑,如今负责案件的警官,也同样不淑。或者说,从十八岁开始,她就遇人不淑。

难听点说,杜虹就是点儿背。

一直点背的杜虹,终于有点出离了愤怒,于是,她取出了全部积蓄,几经打听,找到了我。

我在听她讲述的时候,心里边也是一阵阵的翻涌,在拿起她给我的十万块软妹币的时候,我真的特别想多一句嘴问她说,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帮警察也做了?”

但我不能说,更不能这样做。因为,他们并没有错,只是少了一分人心,多了一分麻木而已。即便这算得上是错误,那也罪不至死。

14年,电影《亲爱的》上映,引起社会热议,之后不少网民倡议,人贩子执行死刑。对此,中国的专家教授,各种言论也开始甚嚣尘上。我却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行动,而并非专家的马后炮。

1981年,6岁的美国男孩亚当.沃尔什在和妈妈逛佛罗里达州西尔斯百货商店时走失,被连环杀手诱拐并杀害。3年后,美国沃尔玛超市率先实施“亚当警报”——如遇儿童走失,按下呼救器上的紧急报警按钮,此按钮与广场的控制中心直接连通。一旦确认儿童走失,商场将立即启动10分钟防儿童走失系统,关闭所有出口进行地毯式搜寻。如果仍未找到,警方将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除“亚当警报”之外,在美国,“安珀警报”系统也在为儿童走失提供保护。1on)一名9岁女童安珀·海格曼被绑架并杀害,同年,“安珀警报”系统正式产生。一旦确认发生儿童绑架案,美国紧急警报系统(eas)将通过商业广播电台、卫星电台、电视台,以及有线电视向全国发布,并同时利用电子邮件、电子交通状况标志,以及无线装置的短信发布。人们收到短信时会伴以类似警报的蜂鸣声,更容易引起所有人的关注。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统计数据,“安珀警报”至今至少拯救了240名失踪儿童。

除了“亚当警报”和“安珀警报”,“牛奶盒寻人活动”也是美国为寻找失踪儿童发起的创新方法。1979年5月25日,6岁的艾坦第一次独自出门不久后失踪。随之,媒体的大量报道牵动了整个国家的神经,摄影师父亲给艾坦拍的那张咧嘴开心笑的照片,登上了覆盖全城的寻人海报,印在了牛奶盒的侧面进入千家万户,甚至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牌。

1983年,里根总统宣布艾坦失踪的5月25日为“国家失踪儿童日”,美国社会开始真正重视失踪儿童问题,并开启了为期近10年的“牛奶盒寻人活动”。3个儿童的不幸遭遇永远改变了美国,直接影响了接下来一系列法律出台与制度更新,挽救了无数美国儿童。

家庭注重预防,政府提高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在一系列防走失系统的作用下,让美国的走失儿童找回率,由1990年的62上升到如今的97.7的。

而在中国呢?公共场合是否有类似于“亚当警报”、“安珀


状态提示: 第五章 :正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