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秀才的逆袭》

69书吧(69kshu.cc)

首页 >> 秀才的逆袭 () >> 第三百二十一章 九江之变(四千字大章)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cc/76981/

第三百二十一章 九江之变(四千字大章)(2/3)

中有大军两万余人,袁继咸自信能把左良玉挡在九江之外,只要靖南侯黄得功大军开到,内外夹击把左良玉消灭在九江之外也不是不可能。

袁继咸那里知道,他部下的副将张继勋早已暗中投靠了左良玉。半夜之时,张继勋带着手下到处放火,九江城中燃起了无数个火头,短短时间内整个九江城陷入火海之中。

袁继咸被火光惊醒,走出府门,急忙召集众军救火。然而火势蔓延开来,又哪里来得及抢救。

张继勋乘机打开了城门,放城外的左军入城。

若论军纪,左良玉的部下可能是所有大明军队中军纪最差的一只。自崇祯十一年开始,左良玉就拥兵自重,长期蹂躏地方,其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朝廷对他的这种作为完全无可奈何,只能尽力安抚生怕把他逼反。

所以一入九江,左良玉军队就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开始冲入百姓家中,**妇女,抢夺财富,杀人放火,整个九江城就如人间地狱一般。

看着满天的火光,听着满城百姓的哭号,袁继咸心若死灰。爱惜百姓的话语还在耳边,而他治下的百姓已经陷入了地狱之中,嘴唇颤抖着,袁继咸拔出腰间的宝剑,就要挥剑自刎,却被他身边的亲兵把总一把抱住了胳膊。

亲兵把总夺下袁继咸手中的宝剑,带着手下保护着袁继咸想逃出九江城。

可是还未逃多远,正遇到左良玉部将张应元。众寡悬殊,袁继咸的亲兵们只得投降。

“屠夫,屠夫!”被张应元带到左良玉舟中,袁继咸指着左良玉破口大骂,然后奋起挣脱押着他的左军士兵,跑到船舷处纵身跳入江中。

左良玉慌忙让手下下水把袁继咸救起。

“季通兄何必如此固执,本侯又非乱臣贼子。”左良玉对浑身湿淋淋的袁继咸劝道。

“大人你就是现在死了又于是何补?还不如呆在左良玉军中见机行事,这样还能劝说左良玉一二,最起码能多救一些百姓。”

袁继咸军中监军李尤龙已经投降了左良玉,把袁继咸拉到一边劝道。

袁继咸寻思良久,长叹口气,只能妥协。

“让我同侯爷一道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必须立刻下令左军撤出九江,停止对百姓的杀戮。”袁继咸对左良玉道。

“那是自然,我立刻下令军队退出。”左良玉闻言大喜,连连保证到。此时九江内的军队将领多已投降了左军,即使左军退出九江还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此时的左良玉完全没有造反进而夺取大明江山的心思,他已经老了又重病缠身,他之所以带军东下就是躲避李自成大顺军的锋芒而已。

既然没有造反之心,当然不敢轻易杀掉袁继咸这个朝廷重臣。况且左良玉武将身份,虽然已经贵为宁南侯,可是对于文官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惧意,文贵武贱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他的骨髓。起兵这些天来,虽然屠杀掉无数的百姓,可是对于大明的文官,他没敢下令杀掉一个。

不敢杀掉袁继咸,又不能把他放回九江,左良玉下令把袁继咸软禁在舟中。然后召集军队,准备继续沿江而下。

然而他的军队军纪实在太过涣散,进入九江城内的士兵们正**掳掠兴奋的很,哪里肯轻易的退出城去?

左良玉的军令好久,还是有许多的士兵在九江城内不肯退出来。这一耽搁就是两天,而左良玉的病忽然重了起来。

弘光元年四月初四,就在左良玉大军到达九江的第四天,宁南侯平贼将军左良玉病死在九江之外的舟中。

左良玉,字昆山,山东临清人,自幼丧父,成年后从军。从军早期的左良玉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由一普通的士兵积功成为了一军的统率。可是后期的左良玉早没了年轻时的血气,遇到强敌只知道逃跑,对待百姓则凶狠如狼,烧杀抢掠,强逼百姓从军,其做过的恶事比早期的流民军差不到哪里去。左良玉的一生,多次下过屠城的命令,死在他军队屠刀下的百姓不计其数。对外敌怯懦,对百姓凶狠,这就是左良玉以及他带领的大军!

左良玉死后,左军诸将推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为首,以为顺军的前锋已经到达九江不远。经过商议后,大军继续东下,四月七日,左军攻占彭泽,四月八日占领了东流。面对声势浩大的二十多万左军,沿江两岸的城市根本不敢抵抗,生怕遭到左军的屠城。

四月八日,左军继续东下,主力到达安庆,以总兵李国英为先锋,兵锋直指铜陵。

而此时,任思齐率领的舰队自芜湖出发,已经到了铜陵。这里是预定的和左良玉军交战的战场。

任思齐的岱山军船只众多,近四万人拥有八百多条大小船只,所有人都是乘船,速度较快。

按照和黄得功商议的方案,任思齐的大军部署在长江之南,负责抵挡左良玉大军从长江南岸的进攻。而黄得功大军则部署在江北,抵挡江北岸的左军。至于左良玉的水军则有两军水师一同对付。

左良玉大军二十多万,加上携裹的百姓,加起来足有四十万人,号称“六十万大军”。这么多人不可能全部走水道,而是船队携带着物资辎重走水道,大军则分布在长江两岸。

到达铜陵,任思齐下令一万步兵立刻下船,在长江南岸布下防线,阻挡左军自南岸的进攻。八百多艘大小船只则在靠近铜陵城的江面上结下水营,配合着北岸的黄得功军把长江江道斩为两端。

十几只快船被


状态提示: 第三百二十一章 九江之变(四千字大章)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