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灵山》

69书吧(69kshu.cc)

首页 >> 灵山 () >> 307回、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cc/99837/

307回、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2/3)

府的门客李超等人,送御史台问罪。安禄山听到这个消息心知不妙,从此称病不见客,再也不肯回长安了,反叛之举已骑虎难下。

这一年六月。荣义郡主在长安与安禄山之子安庆宗完婚,李隆基诏安禄山进京参加婚礼,安禄山推辞有病未来。这一年十一月,天子派使者去范阳查看安禄山病情地虚实,安禄山趁机伪造诏书,对部下道:“天子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然后起兵造反。

从一开始。安禄山未必有反叛之心,一方面是李隆基一手将他推到了那个风口浪尖、左右为难的位置;另一方面朝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逼得安禄山不得不反。究竟是哪一方面因素更重要,恐怕连安禄山自己都说不清,总之,安史之乱开始了。

当时天下太平百年,百姓不识兵戈,地方守备军马别说上战场。有生以来就连厮杀的场面都没见过,哪能挡得住安禄山麾下养精蓄锐地虎狼之师?安禄山挥军势如破竹,仅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就长驱直入攻占了东都洛阳,第二年他在洛阳称帝,立国号大燕。

大唐朝廷调集军马。派高仙芝、封常清据守潼关,命各道军镇兵马驰援京师,大将军郭子仪、李光弼从河北进军侧翼攻击叛军的后方,一时之间遏制了叛军的势头。

大唐百年积威。李隆基此时还生活在盛世的幻想中,没有把安禄山太当一回事,想速战速决很快平定叛乱。监军宦官边令诚在潼关军中索贿未成,回长安向天子状告潼关守将封常清、高仙芝虚张贼势、怯敌避战,弃陕地数百里,动摇军心。

李隆基早就对战事不满,听信此言下诏斩了封常清与高仙芝,命在长安养病地哥舒翰为帅。率领临时调集的二十万大军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被俘投降,安禄山趁势攻占了潼关。

潼关一失,长安城以东无兵可用、无险可守,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太子李亨、宰相杨国忠等,在羽林禁军的护卫下仓皇逃离了长安向南而去。十天后,安禄山的叛军占领了长安。声势一时达到顶点。

安禄山称帝。又占领了国都,自以为大功告成。并未向西南追击,日夜纵酒声色娱情。而且这个时候安禄山地身体也不行了,他一直过于肥胖,按现在的话来说,晚年可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一系列并发症,纵欲之下身体日衰,脾气也越来越暴躁,视力渐渐减退,甚至连东西都看不见了。

且不说大燕皇帝安禄山如何,只说大唐皇帝李隆基仓惶南逃,两天后来到马嵬驿,在这里又发生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宫廷政变,史称马嵬兵变,幕后的指使者疑是皇太子李亨。

李亨今年四十五岁了,立为太子已经十八年,早就有些等不及了。早年李隆基宠幸武惠妃,听信谗言杀了三个亲生儿子,原忠王李亨也险些遭殃。武惠妃死后他被立为太子,战战兢兢过了这么多年,对父皇以及朝中权臣早有不满。

安禄山反叛之事,李亨认为自己早就提醒过父皇,父皇却未能阻止,已经不适合再掌大权,该自己上台了。他知道禁军中深恨杨国忠地人不在少数,此为军心可用。等逃出长安之后,这一天夜间,李亨命东宫宦官李辅国密招禁军统领陈玄礼,策划以除掉杨国忠为借口发动兵变。而此时李隆基还蒙在鼓里。

此番南逃,随驾地不仅有禁军和大臣,还有各属国的使节。第二天早上开饭地时候,二十多位吐蕃使节去找陈玄礼要吃地,陈玄礼却说没有,让他们去找宰相杨国忠。

马嵬驿旁有一座沉玉寺,是玄宗临时安身的行宫,这一天杨国忠刚刚走出佛堂上马,就被一伙吐蕃使节拦住,围着他要吃的,情急之下说话叽里咕噜夹杂着番语。还没等杨国忠答话,寺外职守的禁军就大喊道:“杨国忠串通胡番谋反!”一箭射来正中马鞍。

杨国忠受惊落马,急忙逃进马嵬驿,被羽林军追上一刀砍死,士兵接着杀了杨国忠的姐姐韩国夫人、妹妹秦国夫人以及妻子家眷。御史大夫魏方喝止禁军,也被杀,左相韦见素被打地头破血流,陈玄礼及时现身约束士兵才救了他一命。

杀杨国忠只是第一步试探,一旦成功见军心可用。陈玄礼就开始了第二步的逼宫,率军围住了沉玉寺。喧闹声惊动了李隆基,问左右发生了什么事,门外有人禀报杨国忠谋反被诛。天子大惊失色但已无计可施,派内侍高力士宣旨请军士退下。羽林军不退,李隆基只得亲自出门安抚。

见天子到来,陈玄礼下马跪拜道:“杨国忠谋反,已被诛杀。其妹杨贵妃不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割爱,将杨贵妃处死。”

李隆基晃了晃,若不是高力士在一旁搀扶,他差点软倒在地,仅仅几天功夫,堂堂的万乘天子竟沦落到如此地步,众叛亲离。竟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李隆基良久不答话,而陈玄礼跪地不起,场面就这么僵持着。

李隆基还想维护天子地尊严,最后拄杖道:“朕自会处置!”转身走进了沉玉寺,而大军仍围在寺外不退。旁观地大臣也看清了形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追进寺中劝道:“今众怒难犯,安危只在旦夕之间,愿陛下早做决断。”说着跪在地上向李隆基连连磕头。

等韦谔抬起头时,只见头发花白的皇上早已泪流满面。口中喃喃自语道:“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李隆基心里很清楚,杨国


状态提示: 307回、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